一般而言,一個好的系統能達到兩個重要的目的,第一個是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或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(Utility),第二個是系統的可用性(Usability)。
簡單的說,可用性就是一個系統的能被使用的程度,可用性其實不完全等於容易使用(Ease of use),容易使用只是其中一個因素,容易使用又分為容易學會使用(Learnability/Ease of learning)、使用時很有效率(Efficiency)、隔一段時間之後還知道怎麼使用(Memorability)。除了容易使用之外,要能避免錯誤(Error Tolerance),最終的目的是能讓使用者正確的達到想要的結果 (Effectiveness),也因此讓使用者滿意 (Satisfaction)或投入感 (Engagingness)。這幾個面向中,比較主要的是:使用者正確的達到想要的結果 (Effectiveness)、使用時很有效率(Efficiency)以及讓使用者滿意 (Satisfaction)。
為了提升可用性,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透過使用者的意見收集來了解系統的可用性。
一般會透過同理心地圖、使用者旅程圖來整理這些意見,並透過這些意見整理出使用者最在意的問題、獲利 (或潛在獲利),並找出系統的可用性問題。
當我們在評估一個新的網站的可用性時,有時候會因為使用者使用的經驗不夠,找不到問題。這時候就可以透過邀請使用者執行指定的任務來評估。每組分配受測者及觀察者,觀察者記錄受測者的行為以及記錄受測者的行為與腳本的差異,等受測者完成時才提問。
我們來探索一下Collego(https://collego.edu.tw/)的可用性
利用以下的一個任務:
有人觀察受測者的行為,有人擔任受測者